中欧体育·(中国)zoty-官方网站NO.1

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共青团建设 >> 正文
体验非遗趣味,传承传统技艺——“燕赵拾遗队”草编系列第二站·走访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3-07-2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为了让同学们增进对非遗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同学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zoty中欧体育平台大学生暑期实践“燕赵拾遗队”的6名成员在郑曼老师和张跃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邯郸市大名县,前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女士的草编工作室开展研学实践。

王群英是河北邯郸大名县草编代表性传承人。她出身于草编世家,从事草编30余年,在坚持传统草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将草编技艺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美术相结合,以天然小麦秸秆为原料,纯手工制作为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十大草编艺术系列,有“绿色艺术品”之称,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小队成员一进门,就被眼前陈列的栩栩如生的草编京剧脸谱、精美的草编提袋、草编贴画和草编冰墩墩所吸引,大家都无法想象看似简简单单的几根麦秆,竟能做出如此多创新的元素,无论远距离观望还是近距离的仔细的揣摩,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的精致完美,那么的逼真形象,小队成员都不得不为这样精致巧妙的工艺而感到赞叹。

在王群英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成堆的麦秆,一阵阵麦香扑面而来,质朴无华,这是大自然的原始香味。王群英老师介绍说:“从我外曾祖父开始,便掌握了草编工艺,在大名小有名气,我的外公、母亲,全家几代人都致力于草编,直到我又尝试着把剪纸、绘画、刺绣等技艺融进草编艺术,制作出屏风、十二生肖、表演服装等物件。将最传统的草帽缩微到蚕豆大小,制成发卡,随着产品花样不断创新,市场也打开了,大名草编真出了‘大名’。”大名草编的材料是纯天然专用小麦秆,编织手法多样,有编辫、平编、绞编、立编、编花等数十种。王群英告诉我们,编织最见功夫处是编辫:先选好麦莛,六节的麦秆,能用来编织的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茎秆,二三节作配料,其余掐除,再将选好的茎秆在水中泡软,就可以编辫了。同学们都沉浸其中的聆听王群英老师的介绍,感受着草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细腻的制作工艺。

介绍完草编的历史,王群英先将麦秆浸泡在水里泡软,正式教大家学习草编技艺的编制手法。首先第一种是七股编织法,村子里的老人妇女都能上手,是最为经典和传统的编织方法;第二种是五角编织法,上三下二,最后形成一个立体的五角星;第三种是三角编织法,编织出来的小三角可以上五下五的组合成五福临门的艺术品。最后,王群英为我们展示了葫芦的编织方法,葫芦象征福禄,一根根小麦秆在王群英老师手里仿佛注入了生命,编织出来的葫芦花纹十分精美,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访了王老师一些问题,她向我们讲述了草编传承的一些困境。麦秆的栽种过程艰辛,且是季节性作物,所以导致其成本高,作为草编原材料如今较为缺失,此外年轻人对草编的兴趣淡泊,草编的传播受众越来越少,造成草编文化在年轻一代面临着失传。听了王群英老师的讲述后,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最后,王群英老师对大家说:“草编是中华传统艺术之宝,是我的生命根源,要用汗水去浇灌,用心血去传承延续。”同学们纷纷点头,受益颇深,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王群英老师的创新精神,还有她作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大家也意识到,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上来,使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来源:zoty中欧体育平台团总支


zoty中欧体育平台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   冀ICP备14011511号

地址:zoty中欧体育平台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